四大尖端技術齊綻放 助3D打印迎戰未來(4)
生物3D打印再生技術或令“重生”成可能
事件:此前,我們曾為大家報道過日本已能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血管等組織。而近日,佐賀大學宣稱,他們已經使用誘導多能干細胞來3D打印血管,而京都大學已經開發出可用于神經再生的組織。
分析:事實上,目前的3D生物打印水平幾乎代表著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前沿領域,科學家們預期,3D打印的人體器官可以用于制藥實驗和人體移植,因此能夠挽救無數人的生命。日本政府曾預言最快可在2020年將3D打印iPSCs用于治療心臟疾病和其他疾病。
這次,佐賀大學研究人員采用Cyfuse公司專利的三維組裝活細胞技術的特殊形式3D生物打印技術,使用0.5毫米直徑細針陣列串起細胞集群,然后將其以三維的形式層積。當這些細胞聚集體熔合在一起之后,這些原始細胞中就會生出彈性組織和內膠原。使用這種方法,佐賀大學教森田茂樹教授已經創建出20毫米長,5毫米直徑的3D打印管狀結構。隨后將管狀結構細胞從細針上取下,內部使用培養液貫穿。數天后分化成不同種類的細胞會在內壁形成細胞層,最終形成血管。
除此之外,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也在使用類似的技術創建3D打印組織,希望未來能夠創建出人體皮膚等各種組織細胞。為了測試其功能,研究團隊創建了一個8毫米長、3毫米直徑的管狀結構,并將其嫁接到被切除部分神經的活鼠身上,八周后,老鼠恢復了行動能力。這次實驗成功證明了3D生物打印結構可以促進神經再生。研究人員們認為,這種3D生物打印技術可以在不到三年內用于臨床研究。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