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在模切過程中都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問題,卻苦于沒有地方求教,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幾個模切新手師傅在模切過程中,經常容易遇到的幾個問題,例如模切起毛、模切離型膜時遇到的問題、以及模切溢膠問題怎么處理;還為新手小白整理了模切工藝圖審圖時應該注意的幾個事項。


模切常見的工藝類問題之模切起毛、起塵

問題原因:在模切時,經常會出現模切產品切邊不光潔、起毛的現象,特別是離壓痕線較近的一些切邊處情況更為嚴重。這是由于在模切合壓時,模切版上的膠條、壓痕鋼線對紙張產生了拉力,紙張在未被完全切穿時就被產生的拉力拉斷,出現了毛邊。

解決方法:首先要根據紙張選用不同類型的模切刀。模切刀包括直紋刀和橫紋刀,兩種紋路的刀鋒又有高矮之分,刀鋒形成的紋路和高矮不同,直接關系到模切質量和模切刀的使用壽命。在避免模切起毛方面,直紋刀比橫紋刀好;在使用壽命方面,矮鋒刀比高鋒刀好。在模切覆膜卡紙時,應選用直紋高鋒刀,且要求刀鋒是磨制的,最好不要采用壓凹凸一次成型工藝,否則壓力太大會對模切產生很大影響;而在加工普通卡紙時宜選用矮鋒刀,并根據紙張纖維的質量來確定刀鋒的紋路。

對纖維較差或較粗的紙張應選用直紋刀,纖維質量較好的紙張可選用橫紋刀,以提高模切刀的使用壽命。北京科雷陽光印刷技術有限公司

其次,還可以在離壓痕鋼線較近的模切刀處貼 60°的拱形膠條,減小模切合壓時此處的壓痕鋼線對紙張產生的拉力。如模切定量為 300g/m2 的紙張時通常選用 0.4mm×1.3mm、23.4mm 高的壓痕鋼線,如遇此故障則可以改用0.4mm×1.2mm、23.3mm 高的尖頭壓痕鋼線,這樣一來,減小了模切合壓時對紙張的拉力,模切起毛問題基本可以得到解決。

模切常見的工藝類問題之使用 PET 離型膜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1)膠帶與離型膜貼合后,剝離的時候有部分膠帶反剝離,并發出啪、啪、的聲響。

2)反剝離,該剝離的材料沒有剝離。

3)沖切好放置一段時間后膠帶與離型膜無法剝離。

4)離型膜表面很油,感覺離型層很容易脫落。

5)離型膜在放卷收卷過程中產生靜電,吸附灰塵。

 針對上述幾個問題,一般有如下原因:

1)剝離時發生聲響,一是離型力過大,其次就是涂布不均造成的結果。

2)反剝離主要是離型力搭配的不理想造成的,原因有 2 方面,其一,離型膜的出廠檢驗不嚴格,檢驗設備 不全,生產工藝不夠穩定,使得相同型號的產品離型力相差過多。致使模切廠出于使用習慣用了他們以為的 離型力的離型膜。其二,離型層的耐候性不夠,隨著時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3)與膠帶貼好后無法剝離,一般是涂布不均的原因,有些離型膜漏涂比較嚴重的就會使得某一部位沒有離 型效果,致使膠帶無法剝離,圓刀的模切應該很忌諱這個問題。

4)離型面油膩主要是隔離劑的體系造成的,并非油膩的東西一定不好,事實上有些油膩的離型膜表面涂布 比較均勻,殘余粘著率更好。但有些純粹就是密著性不好,硅油容易脫落。這些也都是可以通過檢測可以判 定的。

5)靜電問題,一般除了物理方面的處理方法之外,化學方面的處理才是永久的,一般光電級的模切廠都有 無塵車間,也都有除靜電的設備,問題不會很大。要求比較嚴格的,可以選擇抗靜電涂布的離型膜。

模切常見的工藝類問題之殘膠或者溢膠

殘膠或者溢膠在模切的產品中是我們經常遇到此問題;

狀況:模切后切口邊緣不平滑,有不規則膠狀物。

發生原因及解決方法:

1.模切深度未將膠面完全切穿,致廢料以撕扯方式完成脫取.

2.模切過深;刀刃在切下時將膠切入臺紙.此現象在不做轉寫時無法發現.

3.刃部角度過大(刃部磨損) 或過小;因膠帶均有伸縮性,所以切入寬度越大,則刀刃受膠帶擠壓越大,經久模切后 有膠粘在刃部,再次模切時刃部膠與材料膠相互作用以致, 若角度過小,則在模切開后在易伸縮的特性和改變 平直狀態的前提下,容易再次粘結.

4.有在刀模加墊泡棉做法的地方,若泡棉加墊過厚也可能導致此狀況,因刀刃在抬起后,依然有泡棉作用于材料 上,將其重新擠壓粘結.


以上就是模切工藝常見問題之起毛、PET離型膜模切及模切時溢膠的解決方案,接下來為新手模切師傅整理模切工藝圖審圖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1.看正反面:這里的正反面并不是非要給產品定一個正面或是反面,我們在此要區分的是,客戶使用產品時 , 首先使用的是哪一面?我們的產品是根據客戶提供的設計圖紙,來設計生產的工藝順序的,這一點是首先要 弄明白的。

通常客戶需要首先使用的膠面是覆蓋較輕的離型紙,這樣方便客戶取用。在雙面膠產品中遇到有 耳朵或是有定位孔的,“正反面”的觀念就會很容易混淆不清,簡單的來解釋說:所謂正面就是一個完整的 產成品擺在你面前你看到的這個面,能夠清楚看出產品的形狀的這個面就是所謂的正面,而看不到的另一個 面我們稱為反面或是膠面。

帶耳朵的產品其反面是客戶首先要用的面,它是正面朝上沖型出來的。而有定位 孔的,客戶用時是拉去正面的較輕離型紙黏貼物件的,此時我們產品的正面是膠面,也有人稱之為反面的。總之我們要根據客戶的圖紙上所傳遞的信息來確定出,客戶首先使用的那一個面。后繼的設計工作才好開展 。

2.對產品有膠區域的分辨。這一步是要我們分清產品每個區域的特性,來決定我們的產品哪些地方要全斷去 除或是不去除,哪些地方半斷去除。

全斷區域通常是去除的,但也有為了客戶操作時方便而不取出廢料,起到支撐的作用,半斷去除廢料,所留下的離型紙可以起到保護客戶產品的作用,或是可保持產品的潔凈。如 非如此,本著制程方便節省人工,可同客戶溝通后改成全斷。

3.尺寸極限。這里的尺寸極限是我們生產時遇到這類的尺寸無法用技術彌補或有很大的困難程度造成產能過 大損失的尺寸,如:1.5mm 以下的圓孔,1MM 以內的框距,該類尺寸刀模要有很高的精度,才能完成,小 圓孔沖型時很容易塞進產品廢料,造成報廢。間距很小時墊刀的泡棉容易壓死而變得沒有彈性,造成產品變 形,移位,或是溢膠,容易脫落等不良報廢。

目前因為技術關系圓孔刀模 1mm 以內的尚無法完成制作,內 外框間距要求最小 0.8mm 才能開出高低刀來,小于這個數值的須內外框跳開制作,這樣就影響了其產品的 精度。但還能保證生產,最小間距跳開制作我們可以做到 0.4mm 左右,公差正負 0.05---0.1mm。

4.耳朵的添加及其位置。一般來說耳朵是否添加或是加在哪個位置,是要客戶指定的。如果要我們自己來添 加,根據使用方便的原理我們說耳朵是加在產品右邊靠上的區域。小產品加在中間位置即可。

為了便于生產 , 耳朵應添加在邊線的至高處,耳朵下的線要是直線,方向宜直不宜斜,太小不利于操作,太大浪費材料。耳 朵是無膠的,小小的耳朵可以影響產品的整個制程設計,特別是我們公司利用微分技術來處理耳朵上的廢膠 , 可以節省大量的手工,這樣就需要我們要特別注意“耳朵”這個環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模切工藝系列的第二篇模切工藝常見問題之起毛、PET離型膜模切及模切時溢膠的解決方案,及模切工藝圖審圖注意事項。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問題的解答,對模切工藝感興趣的伙伴可以持續關注我們這個系列,并且如果您對模切工藝︱銅箔石墨包邊工藝解析,這個系列感興趣,可以點擊查看!最后大家如果有其他模切工藝相關的可以評論留言。